大雪|古代版“天气预报”二十四节气 · 来源 我们都知道,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较准确表示自然节律变化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节令,每15天为1个节气,是农耕文明的产物,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。
最初的“二十四节气”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,主要依据北斗七星循环旋转的规律制定,现行的“二十四节气”则是1645清朝《时宪历》开始采用定气法计算后确定,依据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来制定的。虽然两种确立方法不同,但原理都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,只是后者反映了太阳周年运动,在公历的日期相对固定,更符合现代历法,计时更明确,使用更方便。
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,通过观察天体运行,认知一年中时候、气候、物候(即“三候”)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,每个节气都表示着三候的不同变化,是一种独特的时间观念。实际上,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,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,甚至是文化观念,具有一定的民俗功能,且这样的民俗功能一直遗存至今。比如春节的确立,清明扫墓、冬至吃饺子等习俗。
因此,在交通、信息和知识传播不发达的古代,“二十四节气”相当于古代版的“天气预报”,如老村长吆喝“下雨啦,回家收衣服啦”一般,具有重要的生活指南作用。 图|24节气节令糕点 比如,入冬了,小雪之后的气温会急剧下降,天气变得干燥,就要开始储备过冬的粮果蔬肉柴火,还要修缮房屋,防备火灾雪灾,否则,等到大雪节气来临,有很大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,比如下大雪甚至暴雪,那时再外出储备粮食会很艰难,出现困难也很难寻求到帮助。 图|大雪 二十四节气 · 大雪 在缺衣少食少药又交通不便的古代,谁也没有这个勇气去赌这样一个可能,因此,到大雪节气时,人们过冬该存的已经存了,该修补的都已经修补完,该赶路回家的也已到家,基本上是一个较为清闲的状态。于是,在这有许多闲暇时间的日子里,便出现许多冬季美食、冬日娱乐和关于大雪的脍炙诗篇。
▲冰戏:河面冻住了,出来浪! ▲雾凇:正是赏雾凇赏雪的好时候 (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) 下一篇好酒如故,好人如初
|